台中,日全食難得的在正午發生,此時此刻一個生命傳說式的降臨了!
他的手握凝血而生,右掌握「子」,左手印「乙」,而就在臍帶被剪斷的那一刻,天地正開始恢復了光明……
於是,他的名便取為「子乙」。因生在邱家,便叫「邱子乙」。
十五年後。
子乙上了高中,父母因為他的出生之傳奇,早策畫好了十五歲生日這天,循古禮要給他上冠……這自然是玩笑性質居多,更多是親戚街坊慫恿贊助的。
循著禮法,取了字叫「鐸」。
之後,母親笑著要給他上冠時,鐸的心神中忽然感覺似有什麼東西湧了出來,是一堆陌生卻又帶點熟悉的記憶!
忽然他明白過來,這些是他之前某一世的記憶,而且這個記憶中,他的姓名是「孔丘」!
用一條緞帶束起了鐸的頭髮,他的母親笑的帶點狡黠,隨後幫他把冠戴上去、插簪、結纓,爾後才退一步打量他一下,而父親則在後面控制著錄影機。
然而只見鐸一臉呆滯,表情就像看見天上剛有飛碟飛過似的不可置信……
「兒啊!怎啦?」母親問,他答道:「亡…沒事。」他知道剛才的事不能坦白,這時代的人聽他說實情也只會當他瘋了。
……
待事後回到臥室,鐸坐在床上沉思了幾個時辰,手上雖拿了幾本書翻著,但他並沒有看進去。
他知道,他曾說過:「吾嘗終日不學,徒思,無所得。」這類的言論,可目前的這個狀況,除了「徒思」之外,難道還有書可翻?
看到當年的話語,今日已被貼上「文言」的標籤束之高閣,僅擷取一些作為學校的教材,他苦笑了一下。
拿起高中的論語課本隨意翻了翻,沒翻兩頁他便哭笑不得的拿起朱筆改正原文的誤傳之處,並在錯誤的解析上寫一個斗大的「非」,甚至改正了幾個弟子的名字……
一時間也改不完,鐸只能嘆口氣先把他擺一邊。然後翻起了文學史,看到樂經失傳、詩有幾首徒餘名而無文、經書的今古文之爭……
「唉││」千古的遺憾,化作了了一聲長嘆││
不過,看到孟子的歷史,還是給了他一點安慰。
「…焉用佞…」他苦笑的給了孟子一個眉批。
整合了一下古今的認知,他決定,先讀讀這世界的書。
第一次段考後。
出人意料,鐸的國文不及格!
作文他寫了一篇堪稱神來之筆的文言散文,可惜老師看的一知半解便斷章取義的評鑑,文末還草草的寫下:「功力不到就不要亂用文言文!」。選擇題也差不多,春秋時代的事,他都用真實情況來作答,卻找不到答案;句意解釋,有很多題題目裡他也找不到正解可選。更有些是有答案,但校方解答不是那一個……
而且教育部乃至舉國上下,都公認的那個答案,就是錯的。
「唉│正解為誤哉。」鐸自覺醒後,已不知嘆了幾聲。
不過,即使他老師如何錯誤百出,他都是一樣尊重,沒有怨言。老師有錯他會糾正,但老師不接納,他也不強求。
所以在同儕眼中,他就是「國文好像很嗆,可實際上很虛。」。
為了「孝」,他只好在老師堅持的錯誤上將錯就錯,因為「正解」拿不到分數,還會被「訂誤」……
鐸因此常想,這種「庠序」簡直是種洗腦!
想到那魯迅批他「吃人的禮教」,他便也學著用││「吃人的國教」
這九年、十二年的教育,分明是長短不一的洗腦!
鐸只得再長嘆教育制度的錯誤……
這哪裡是教育呢?分名是誤導!
教育部說如此便如此,待他終於認錯,才改。但這期間卻已有大量犧牲品學了錯誤的內容奉為圭臬……
鐸彷彿看見全天下人跪在所謂的「科學家」腳下,而各國元首正列在兩旁奏著頌天子之樂,各國所謂的「行政部會長」們則在為「科學家」跳八佾舞……
以往幾不至億的人口,尚不可為之,如今天下六七十億人口,「知其不可為而為之」的孔子,又將如何?
這篇很有趣!
回覆刪除也是...幾千年下來
失傳的失傳
誤解的誤解
觀念的改變
很多原本的意義都被曲解
孔子這個古人也只能嘆氣了
(讓我猜猜...珍奇也嘆氣了?)
珍奇要是沒嘆這氣
回覆刪除也不會寫出這篇了......